外国语学院第三季流动巴士再出发
2025-03-31      阅读次数: 10

为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筑牢文化传承使命担当,329日上午,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党支部、团委联合牛塘镇青云村,共同举办“信仰为炬照前路 代英精神励我行”清明主题党团日活动。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刘宇宁,学工办副主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陈子薇,院团委副书记陈凌峰参加本次活动。外国语学院青年党团员与青云村孩子们一起通过红色研学+非遗实践的多元形式,在沉浸式体验中赓续精神血脉,以语言为桥赋能文化传承。  

薪火相传:参观恽代英纪念馆

活动伊始,红色育英流动巴士再次化身移动课堂外国语学院志愿者在大巴上为孩子们讲述恽代英的革命故事,通过情景模拟与趣味问答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恽代英的家国情怀,为后续研学提供了前期的知识储备。抵达恽代英纪念馆后,全体成员在讲解员带领下深入探寻革命先烈的光辉岁月。泛黄的手稿、斑驳的怀表与褪色的革命标语,无声诉说着恽代英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子之心。党团员青年们不仅在故事讲述中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更在实地研学中领悟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激发了历史使命感与跨文化思辨能力。

家书诵读:双语诠释红色信仰

在恽代英铜像前,外国语学院学生党员现场与青云村的孩子们一起用双语诵读恽代英写给弟媳的家书。《不欲以儿女之事自累》一信,在他们的深情演绎下,字句铿锵,掷地有声。志愿者们同步讲解着家书的历史背景与翻译过程中的小故事,在场的青云村孩子们凝神聆听,深受触动。这场双语诵读活动,不仅让革命家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更通过语言转换的深度解读,引导青少年们深刻感悟到了革命者的精神内核,树立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意识,让红色基因在双语的碰撞中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田。

墨韵史心:参观吕思勉故居

在吕思勉故居,大家共同追溯史学泰斗的学术脉络,探寻这位现代史学四大家之一的治学之道,深入了解吕思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学术坚守,在观看相关影像资料和参观故居内的旧物的过程中,他们深切领略到史学研究的深厚底蕴,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传承文化的热情也随之被点燃。

草木有信:非遗拓印赋彩近园

行程终站走进常州近园,开展草木有信非遗实践活动。志愿者带领孩子们捡拾广玉兰、枫香等植物,通过学习植物的中英文名称,再将叶片拓印成画。方寸棉布上,传统造物技艺与以物证史的实证精神相融,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知草木的生命力,让非遗文化在指尖焕发新彩,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本次清明主题双语文化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云村青少年打造了一场红色精神与传统文化交融的沉浸式课堂,更是校地协同探索新时代文化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通过纪念馆红色研学、家书双语诵读、故居史学寻访、非遗草木拓印等环节,活动将语言学习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触摸历史中坚定文化自信。今年,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与青云村将继续秉持共绘大中小思政同心圆理念,深化红色教育+语言赋能+非遗传承三位一体模式,携手社会各界力量,搭建更广阔的文化实践平台,助力青少年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文/张馨雨;图/吴璐茜;审核/李晓曼 


打印